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股策略
9月4日,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。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倪志宇股策略表示,今年首个全国科普月将组织“系列主场活动”“纲要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”“科普报告话前沿”“科普阵地探未来”“千万IP创科普”“科学文化进基层”六大板块活动。
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股策略,2024年12月25日,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,把“科普日”提升为“科普月”,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。
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倪志宇。图片来源:国新办
“从日到月,不仅仅是活动时间的延长,更是活动内涵的重塑。”倪志宇说。
今年的科普月有哪些特点?她表示,一是聚焦科技前沿,激发创新动能。我们着力打造科技创新、科学普及协同发展、融合互促的平台。一大批高校、科研院所、科技企业和园区、重点实验室、大科学装置等将面向公众开放,各类科技场馆、科技社团等将围绕科技前沿、重大成果,打造专题展览、科普报告、主题科普活动,让公众身临其境感受“未来已来”,不断增强对科技创新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热情。
二是多元主体参与,凝聚广泛合力。科协切实履行“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”职责,积极联动各行业部门、社会各界,共同构建上下联动、多方参与、广泛覆盖的大科普格局。纲要办成员单位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动员系统各级单位开展体系化科普活动;各类科研院所、企业、高校、学会、科技文化场馆、媒体等集中提供精彩纷呈、多元优质的科普服务。目前,全国科普月平台网站已经汇聚各地活动超过了10万场。
三是彰显为民初心,突出科普惠民。突出趣味性,让科普“嗨”起来。科普剧、游园会、科学运动会、打卡探馆等活动广泛开展,系列科普地图、科普研学路线陆续发布,全国百家科技场馆“科学之夜”持续举行;突出时效性,让科普“热”起来。各地将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、开学季、农民丰收节等节点,打造“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”主题科普等系列活动,广泛提升群众的关注度;突出群众性,让科普“动”起来,科普服务将走进街道社区、步入田间地头,“流动科普百县千车万里行”等活动将深入民族地区、边疆地区,有力促进科普普惠基层。
四是注重创新示范,引领科普风尚。科技馆与高校、科技企业共创的“科普创新实验室”,首次集中推出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的“首台套、首批次、首版次”创新展品,为科技资源科普化探索实践路径。各地各方积极宣传推广优秀科普作品、科技案例、科普达人、科普阵地,集中推出科普新品牌、新模式,带动科普工作创新提升。
五是线上线下融合股策略,掀起科普热潮。“科普中国”平台联合学习强国、微博、抖音等18个网络平台开展网络科普联合行动,广大科技工作者将化身科学传播达人、科普创客,创作、传播网络科普正能量。“科普之光·首届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活动”,通过连续30天的线上展播,让公众“云游”科技世界、领略科学魅力。各地广泛应用数字技术,推动云直播、云看馆、短视频创作和优质科普资源线上共享,打造精彩纷呈、永不落幕的“云上科普嘉年华”。
秦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